时间:2023-06-30 来源:阳江市图书馆 作者:yjadmin 点击率:17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市各地关爱志愿服务和各类活动多点开花,欢声笑语响彻校园;868名“双百”社工服务辐射全市846个村(居),平日里为困境儿童带去阳光与快乐;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当前,市民政局积极探索“一项机制+二大平台+三社联动+四级关爱网络”的“1234”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特色工作品牌,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需求,多措并举织密儿童保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体系,建起市、县(市、区)、镇(街)、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四级关爱服务网络,打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最后一米”。其中,全市48个镇(街)和865个村(居)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点),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点)全覆盖。全市配备了儿童督导员48人、儿童主任869人,建立了48个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和229个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配备“双百”社工859人,为留守、重病重残、低收入等困境儿童家庭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针对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家庭,我市双百社工通过个案管理策略开展帮扶服务,助力服务对象全面落实政策兜底。在阳春市春城街道头堡社会工作服务点,3名新手“双百”社工立足孩子的实际需要,制定了“护童前行,社工与你同行”专项服务计划。
未成年人小雨(化名)一家就是这个专项服务计划的受益者之一。这个困难家庭有三个未成年子女,整个家庭依靠小雨的母亲华姐(化名)一人工作收入维持生活。长期的经济困难和照顾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让女儿小雨(化名)有辍学打算。2021年底,当地社工开始进行专业介入。
让帮扶儿童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引导其继续完成学业;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并让家庭成员重新认识其家庭角色和作用;链接物质支持,取得救助金以及各级单位的物资救助支持……在社工长时间的努力下,小雨一家的心理压力逐渐得到了释放,亲子沟通氛围变得理解包容,小雨也再次拾起了重返校园的信心。“哪里有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哪里就有双百帮扶服务的忙碌身影。”华姐由衷表示感谢。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阳东区红丰镇、北惯镇等社工站联合爱心组织、企业走进学校,通过捐图书、讲防性侵、防家暴等知识,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江城区,9家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深入区第三小学,向孩子们普及法律和金融知识;阳春市17个社工站的300多名社工联合志愿者走进山区、社区、学校为孩子们送去节日祝福和慰问……
市民政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这是市民政局建立“三社联动”关爱模式,将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拓展到了家庭和学校的一个缩影。该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拓展“社会组织+双百社工+社区+家庭+学校”的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同时依托覆盖全市各镇街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和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让这份“保护”覆盖至家长、未成年人等群体30万多人。
市民政局还通过设立两个关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通,确保应保尽保。具体而言,市民政局依托全国儿童福利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儿童信息动态化管理平台,通过走访排查,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台账并录入到全国儿童福利信息数据库。当前已将全市635名孤儿、155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620名农村留守儿童和7725名困境儿童全部纳入监护范围。2021年底,我市开通了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电话(0662—3222169),搭起未成年人保护电话服务平台。
当前各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一项机制的保障。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明确由民政部门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牵头工作。自此,我市率先建立了市、县(市、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2023年4月,全市48个镇(街)也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并实现了镇(街)全覆盖,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牢固的机制保障。